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抗日烈士孙景三和石门村战斗

时间:2015-10-20 22:46:12  来源: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薛城分会  作者:孙晋余

 fak牛山孙氏网

“抗战中的牛山族人”之十一
                                                                 抗日烈士景三和石门村战斗
 
景三,谱名景昕、1914年出生在山东省峄县周营街四村(现属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读过一段时间私塾,后因经济困难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枣庄峄县先后沦为敌战区,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伪顽势力乘机作乱,老百姓逃荒要饭,加之旱涝虫灾,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都在他的心中播下了报国杀敌的种子。
运河支队“飞毛腿” 一夜百里送粮款
鲁南地区在共产党组织的影响下,一些思想进步的仁人志士,爱国青年纷纷组织武装,举起义旗,抗日救国。峄县西南中李庄的伯龙和弯槐树村的邵剑秋就是其中之一。这两支抗日队伍的兴起,振奋和吸引着许多热血青年。1938年春在其重堂族兄伯龙的说服下,当时24岁的景三毅然参加了伯龙组建的抗日队伍并由伯龙之父茂金用一大车小麦购买盒子枪一支交其使用。同年6月,在共产党员朱道南的介绍和倡导下伯龙、邵剑秋、胡大勋、斌全等所领导的抗日武装组成统一战线,组建了以朱道南为首的“山外抗日军四部联合会”伯龙任副主任。1939年秋,经中共鲁南特委同意,伯龙又任“鲁南第三专员公署特务二旅”旅长,后来又组建峄山支队并任支队长,景三都一直跟随部。随其多次参加对日战斗并从事情报的收集和传送工作。至今,当地的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谈起景三都说:“他当八路时纸条子吃的不少”。言外之意是指在收集和传送情报中,如被敌人发现随即把写在纸条上的情报放到嘴里咽到肚里,不叫敌人抓住把柄。
1939年底,经八路军一一五师罗荣桓政委批准,山外四支抗日部队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并于1940年元旦在周营召开成立大会。景三随部编入运河支队,从此真正成为一名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士(在烈士证书中,由此记载着他参加革命工作时间)。
1940年10月,景三跟随部进入鲁南军区驻抱犊崮山区休整三个月。战士们经过学习和整顿后,树立了对日持久作战思想,同时军事技术和组织纪律性也大大提高。出山时,虽然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服,但没有一个叫苦的,个个斗志昂扬。(烈士之妻张振兰后来回忆)为了恢复黄邱山套抗日根据地,根据罗政委指示,运河支队,峄山支队等抗日健儿出山后接连攻克了周营等几个伪据点。接着,我军各部一鼓作气,协同作战,又接连取得了新闸子、六里石、杜庄等战斗的胜利。1942年元月,伯龙在毛楼对日战斗牺牲后,景三仍跟随运河支队第二任支队长邵剑秋任战士及军需员(见邵剑秋1990年间的五封书信)。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1年和运河支队活动最困难的1942年根据地缩小到只有黄邱山套里十几个村庄,队伍大幅减员,根据上级指示,大部分运河支队队员以连为单位分散活动在敌战区,队员们大多数改穿便衣吃派饭。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景三革命意志毫不动摇,坚定地跟党跟随部队活动于运北地区周营、阴平西、棠阴南一带,一边对敌作战,一边做群众工作,继续为我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机关收集情报,筹集粮款(以款代粮)。通过各种关系从敌战区购买八路军急需的药品、子弹、手榴弹;多次在战斗中抢救伤员;组织战士、群众掩埋牺牲的战友及安抚牺牲的烈士家属等。他还经常通过关系把从敌伪军处购买的子弹、手榴弹让其妻张振兰存放在秫疙瘩垛和豆草垛里。然后冒着危险送到部队。
根据上级安排景三经常把征集来的钞票和现大洋装到裤子的两条裤杈里,把裤腰和两条裤角分别扎紧,再骑到脖子上,腰间别着盒子枪,头天夜里十点多钟从周营出发,路经古邵、万年闸等敌伪几个据点把钞票和现大洋安全送到我县委县政府驻地涧头集,于第二天拂晓前返回周营。像这样一夜往返百多里路往我县政府财粮科送经费是经常的事。景三身高一米八左右,瘦长个子,走路特别快,由于他作战勇敢办事利索,行动爽快很受支队领导的赏识,别人送外号“飞毛腿”。
枪林弹雨救伤员 抗击日伪巧周旋
1942年春,我运河支队战士许长清同志(家住牛山后村,解放后任棠阴公社书记)在圩子战斗中右臂负重伤。景三同志冒着枪林弹雨从战场上把他背回来,一直背了几里路到了单庙村东的家庙里,作了简单的包扎后趁黑天找车把他送回家中养伤。
1942年元旦,我运河支队战士晋文在打毛楼战斗中牺牲。景三在战斗结束后带两名战士找车从四十多里路的运河南把尸体托运到其老家单庙村进行安葬。并按当时我县政府规定对其亲属多次进行抚恤照顾。像这些抢救伤员,安抚烈军属的事例举不胜举。
景三先后参加过曹家埠、西杨庄、朱阳沟、周营、牛山、韩庄据点、邵楼等多次对日军战斗。他的左耳朵边在打周营时曾被子弹扫着负有轻伤。有一次他执行任务从西沙河崖村回周营,在村西遇到了日本鬼子一个班十几个人在家西土山子上架着一挺机关枪,嘴里还哇啦哇啦的说着日语。土山子高有七、八米,是百多年前邵家大户人为挖筑的,1958年大跃进时被四村大队填平。景三离土山子约有百十米,想躲避走掉已来不及。当时如被鬼子喊去或是抓着,一是带着短枪;二是鬼子要检查手心和看肩膀,检查有无持枪磨出的茧子。老百姓和职业兵的手和肩是不一样的,很容易检查到。在这危急时刻,他忽然看到前边不远处正在浇菜的小姚庄村民于得水(现都属于四村),为了不引起鬼子的怀疑,便急中生智走到于得水的跟前帮助其“打外把”用辘轳浇菜。同时,枪不离身,一旦鬼子近前就与其接火。他俩亲如一家人,浇了一沟又一沟,浇完黄瓜浇芸豆,不该浇的菜畦子也浇了,一直浇到鬼子撤走为止。
景三有时回到家里经常给其妻子张振兰(张庄村人)讲述抗日英雄故事,常常亲昵幼小的儿子,还给孩子买了一对两厘米见方内有一对小彩燕子的玻璃晶体玩具。其妻也理解支持丈夫的革命活动。如讲到运河支队长伯龙在毛楼战斗牺牲后,梁巾侠同志如何提起盒子枪指挥部队冲出鬼子包围圈的事迹;还讲到抗日英雄刘刚连长在与鬼子作战中腹部受重伤,肠子流了出来,刘刚一手托着肠子另一只手持枪与鬼子血战的故事;还有运河支队打塘湖火车站阎允厚队长牺牲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直到解放后的许多年张振兰老人还讲给儿们听,激励教育了几代人。
景三同志的性格开朗,说话带笑,为人大方仗义,不吝啬,和亲朋邻居和睦相处。有时他在街上吃早点喝粥,凡是和他一起喝粥认识的,一般他都给垫付粥钱,上了年纪的老人提起景三都这么说。
1944年春,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鲁南八路军主力及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壮大。抗日形势好转。童邱龙主编《运河支队抗日史略》第188页描述:“到1944年春,运北的部队已经能够在若干小片地区,党的基础和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庄公开活动,如棠阴据点周围的曹马、大明官庄、李山口、褚庄等村;石门周围的侯许庄、韩庄、逍遥村、王楼等村,白天可以公开驻防公开活动,公开进行群众工作。”第190页又写到:1944年4月“拔除宁楼伪军据点的胜利,对改变运北地区敌我斗争形势意义重大……从此,部队在这一片地区开始建立一面乡村抗日民主政权……”。自此,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大反攻阶段,我军逐步拔除日伪据点,扩大根据地遵照鲁南区党委指示,中共峄县县委开始建立健全所辖县区乡各级领导机构(1945年春,峄滕铜邳县合并为运河县,机关驻涧头集农村一带书记刘向一)同年5月县大队指派区中队长阎庭奎带领40余名革命武装突袭了周营伪乡公所并缴获了其枪支弹药。敌伪乡长逃匿,伪副乡长被生俘(薛城文史第三辑106页),从而孤立并打击了敌伪区长李允阁的嚣张气焰,切断其在周营街的经济供应使其灯下黑。尔后,根据斗争形势需要,经中共峄县县委、县政府及运河支队领导批准,由共产党员第五区区长单庭兰(单立功)委任参加革命工作多年的景三同志为周营乡乡长,管辖周营北部22个自然村。这是周营地区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任公开的红色抗日乡政权即共产党八路军执政管辖的一面政权。景三任职后,带领三十余名乡武工队员一边抗击和应对据点里的日伪军,一边发动群众在各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同时做好对部队粮款物的征集转送等后勤保障工作,成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他的出色工作引起了日寇及伪顽敌对势力的敌视。当时日伪军驻地周营街仍为敌占区,其他村庄为我游击根据地。周营伪区长李允阁中队长张方连(即二鬼子,解放后镇反时,于1951年7月在周营街东两人均被共产党枪决)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到处布置密探打听部活动规律及宿营地点;而乡长则带领战士运用游击战术,灵活与敌周旋,一次又一次较好地完成县、区领导交给的任务。
日寇夜袭石门村壮烈牺牲励后人
据《铁道游击队史》记述:“1945年四、五月份……,我军在津浦铁路韩庄至官桥段和临枣支线上连续多次大破袭,运北地区根据地不断扩大。侵华日军为报复铁道大队和运河支队,组织了驻滕县、官桥、临城、陶庄日伪军两千余人,疯狂扫荡微山湖东部地区”。石门村战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1945年农历五月初,正是麦收季节,据童邱龙主编《运河支队抗日史略》第191页描述:“运河北岸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县政府推行征收公粮税款政策,部队供应大有改善”。我乡长景三和副乡长李德远两同志根据区长单庭兰的指示,带领11名战士到周营北一带村庄为我县委县政府(当时峄县已合并为运河县)及运河支队征集公粮税款,11日夜晚,战士们就宿在周营北大石门村李家大院。李家是这个村的大户,有房屋20余间,两进院子,中间有腰墙,院落周围有3米多高的围墙。而且李拥护我党抗日,住在李家比较安全。不料宿营情况早被日伪侦探得知。当即日军指挥部调集了韩庄、临城、山家林等据点日军60余人,伪军150余人计200余名日伪军并带领骑兵队于凌晨3点左右把这个小小的石门村围得水泄不通。
日伪尖兵进村后,抓住一个外号叫“李举人”的村民用刺刀逼着他去叫李家的大门,妄图趁李开门之机冲进院内,把我战士一网打尽。但李举人宁死不从,当场被日军用刺刀穿死。另有一名李姓村民在惊吓中向村西南跑去,当场被发现的日军开枪打死。
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又摸不清我军人员多少,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让两名伪军试探性地喊门,我战士发现了敌人后趁其不备,立即开枪射击,当场毙敌一人,打伤一人。此时,村内枪声响起,围村的日伪军又来一部迅速包围了李家的高墙大院,并发起强攻。敌人想从大门冲进去,于是架起机关枪,拼命向院内扫射,企图以密集的火力压住我方。我指战员奋力抗击,敌人的企图落空。尔后,又从四面齐向院里射击投弹。景三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指挥战士们坚守在院内开枪还击,并沿着墙根向院外敌人投弹。还不时地捡起敌人向我方投来的尚未爆炸的手榴弹向墙外的敌人扔去。吓得敌人畏缩不前。在激战中敌人又有两人受伤。
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天已经拂晓,我军凭借有利工事,敌人始终没能攻进院内(据战后村内群众讲,敌人撤走后村民仅子弹壳捡了一粪头)。敌人穷凶极恶,于是放火烧房。敌人把邻户的秫秸、豆草等所有柴草一齐从墙外仍向院内。刹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火蔓延了李家大院。我指战员有的衣服被烧着,身上起了泡;有的口渴难忍;这时乡长左肩部已经中弹。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景三命令同志们立即向北边紧连着的两座院子撤退,战士们想背着乡长一起撤,但他坚决拒绝,并大声对同志们说:“不要管我,快撤退!我来掩护!”这时,日伪军趁机登上高处向院内猛烈射击。景三肩部,腿部多处中弹,鲜血直流,大火同时吞噬着他的肉体,他倒在地上,不能站立,但他仍顽强地持枪坚持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1岁。副乡长李德远刚爬上墙头想对敌人射击,不料墙外日军的刺刀已经刺中他,后面的敌人连打数枪,李德远从墙上掉下来献出年轻生命。
撤至第三进院落,我军只剩下九位同志,他们是从围墙西北角一个直径约一尺的“阳口”爬到两个屋山之间的一个胡同里。战士们子弹已经打光,只剩下两颗手榴弹,如果被敌人发现就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漫天的大火越烧越旺,在浓烟烈火的熏烤下,敌人进院后没有偎进胡同,也摸不清我战士的去向,误以为都在烈火中烧死。
这时天已大亮,村内的群众有的闭门不出,大多数群众携老抱幼躲到村外的春高粱地里,于是日伪军疯狂地到处抓人和抢劫。撤离时抢走牛、驴50余头,衣物千余件,鸡鸭羊等数百只,还以私通共产党、八路军等罪名绑走了李德池、李德林、李允龙等8名群众。正如《运河支队抗日史略》188页中所述“当时威胁运北我军活动最大的还是周营、古邵的伪军”。敌人把绑走的群众押送到古邵日伪军据点进行拷打逼问。后又从8人中挑出3人押送到韩庄大汉奸张来余处。最后,党组织又通过各种关系于五天后才分批保回。
上午七、八点钟,区长单庭兰带领部分区中队闻讯赶来,整个村子惊天动地硝烟弥漫,烈火烧毁半个村庄,李家大院烧断的屋梁,木棒冒着青烟。在清理现场时,屋内有未烧尽的残缺不全的法币、伪钞和现大洋。这是为我运河支队及峄县政府机关征集的经费。景三的尸体已经半烧焦,一米八高的个子已经缩成“弓”字形,他使用的盒子枪被区长单庭兰拾回。单区长安排部下在白楼村购买地主“天地五”棺材一口,购买两丈白洋布准备裹尸,又通知家属及亲朋族人前往认尸成殓。噩耗传来,烈士之妻张振兰抱着幼小的孩子悲痛欲绝。景三的面孔被烧模糊,衣服大部烧成灰,幸其家属认出烈士生前穿在脚上已烧得残缺不全的绣花袜底。单区长与在场的战友含泪举行了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后,遗体入棺成殓。景三和李德远同志为掩护九名战友而英勇牺牲,他们死的壮烈,死的光荣,日寇夜袭石门村使我两革命干部牺牲,两名群众遇难,这笔血债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战友们向天空鸣枪致哀,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英勇杀敌,为乡长报仇!
众亲朋好友和族人抬着棺木路经白楼、小新庄、单庙家东到其祖茔东李庄村,这段路程至少8华里,其间,伪区公所的敌人还不断地往西北方向打冷枪。但抬棺木的群众没有被敌人的枪声所吓倒,直到烈士的遗体在祖茔入土为安。
“石门村战斗”是周营地区最后一次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抗日民主乡武装对日军战斗。“五月十一打石门”在当时周营方圆几十里老幼皆知。三个月之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党的关怀胜似亲人抗日英雄名垂青史
景三同志牺牲后,我党县、区各级政府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对烈士遗属的生活及时给于抚恤照顾。几次开写介绍信安排烈士之妻张振兰及亲属牵着毛驴到我县委县政府驻地涧头集黄邱山套等地领取抚恤粮款,当时在任的关百胜县长和运河支队老领导童丘龙政委及胡大勋支队长(邵剑秋调淮北军区学习)还亲自接见表示安抚。
与此同时,驻扎在周营街东李家祠堂伪区公所的日军及伪区长李允阁等敌伪势力对抗日家属的敌视并未放松。烈士之兄及叔伯侄子为躲避牵连先后投奔淮南亲属当了矿工。为保护和养育好烈士这根独苗,免遭敌人迫害,张振兰抱着3岁的儿子离开敌占区周营街,寄居在牛山后张庄村其父母家生活。这位性格刚烈、懂理、善良而勤劳封建式农村小脚妇女,除领取党和政府发给的有限抚恤粮款外,坚持自强自立,决心用勤劳节俭撑起这个家。她农忙帮父母干活,农闲就跟随娘家兄长赶着毛驴去山后煤井驮炭,然后去韩庄车站出售,从中赚点差价钱维持生计。
日本鬼子投降后,居住在父母家的张振兰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她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淮海战役期间,在棠阴乡张庄村(济宁市档案馆存该村为峄县支前模范村)其父母家她积极参加当地乡、村组织的支前活动。同其他妇女一起为子弟兵做军鞋、筹给养,为行军路过该村解放军设置的茶水站烧水做饭。
新中国成立后,似乎已被人遗忘,且在娘家艰辛生活的张振兰母子二人却回到老家周营四村,并分得和购买了部分土地。其子也在周营小学免费读书。1950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景三同志为抗日革命烈士并签发了《革命烈士家属证》。尔后每年春节所在周营四村干部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到其门前光荣灯。烈士之妻张振兰每年都享受所在村(大队)、公社(镇)定补金和定补工分;烈士之子晋余在峄县中学读书时每月享受8元的助学金直到高中毕业。后来成为国家正科级干部。张振兰也很争气,她爱党爱国爱集体,公道正义,勤劳善良。在村里和其他群众一样打井、修路、积肥,为生产队看场十几年如一日。由于她的事迹感人,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好评。她多次被四村大队和周营公社(镇)评为先进个人;多次参加薛城区烈军属代表会、座谈会,1978年被评为薛城区劳动模范;1980年4月当选为薛城区第三届人大代表。1986年夏,烈属张振兰不幸患脑溢血医治无效,这位25岁就痛失丈夫,坚强守护烈士后代,辛苦劳累半个世纪的伟大女神,望着床前的满堂子且其中有五名共产党员的十几口之家,欣慰地闭上双眼与世长辞,享年67岁。
1983年8月国家民政部又统一签发并更换新的《抗日革命烈士证明书》以作纪念。1985年中共枣庄市薛城区委第39号文中,对景三烈士的任职情况又进一步作了肯定。文中说“峄县第五区下设乡,其中周营乡乡长景三,管辖22个自然村”。1986年编撰的近代《周营镇志》和薛城区政协文史委编写的《薛城文史》第二辑都分别刊载了有关石门村对日战斗的史料。1987年清明节,周营镇人民政府根据区政府的安排在景三烈士墓前立碑铭记。1990年4月至1991年2月原运河支队长邵剑秋老人在给烈士之子晋余的5封书信中有6次提及“抗日烈士景三”的史事。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薛城周讯》于7月12日第三版全版刊登了通讯《抗日英雄景三和石门村战斗》;同年8月1日《枣庄晚报》第20版又全版刊登了该报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的题为“《运河支队的抗日英雄》——革命烈士景三和石门村战斗”等追忆文章。都以不同形式缅怀其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2015年9月
    本文是烈士景三之独子晋余所写。文中大部分资料来自于作者的母亲烈士之妻张振兰平时讲述。由于其母也去世较早,烈士生前的老领导、老战友健在的极少且高寿,肯定还有烈士的好多事迹无从得知。但文中仅有的情节均属事实。是作者在许多资料中查阅而得,这些记述或许对周营地区乃至原峄县西南地区抗战时期的史料研究有所参考。
 
联系电话:18266270968   13563202829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历劫“南京大屠杀” 又投身黄埔军校抗战的孙晋良  下一篇:运河横刀 黄邱立马

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违反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