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牛山孙氏家族的抗战“红奶奶”——丁桂芳

时间:2015-06-05 17:51:42  来源:牛山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孙启新

 y39牛山孙氏网

“抗战中的牛山族人”之九
    在今年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要想寻访当年参加抗战仍然在世的人物,可谓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了。战争乃雄性之舞台。作为封建社会崇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又遭受裹脚的女性,参加抗战的女性更可谓麟凤一毛了。如今,在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却有一位93岁高龄的原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的女战士,精神矍铄地日夜照顾卧病在床,也曾是当年运河支队中队长94岁的丈夫茂模,她就是被誉为“抗战红奶奶”的丁桂芳老人。
    一双运河支队老战士,一对抗战老夫妻,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真是吉光片羽,空谷足音了。
    说起抗战,这位耄耋老人,仍然记忆犹新,娓娓道来。
应亲为抗战 结婚为宣传
    丁桂芳老人,1923年出生在马兰屯一个贫雇农家庭,由于是父母的独生女,自幼聪明伶俐,长相俊俏,被父母奉为珍宝,更为“姥娘家”珍爱。1933年由涧头集庄村三舅褚思惠出钱跟运河支队创始人承才上了三年私塾。七七事变后,社会动荡,被迫辍学。1938年,日寇侵入鲁南后烧杀枪掠,到处兵荒马乱,父母和三舅褚思惠商量想让她尽早嫁出去。当时,三舅正和承才接受八路军115师的领导,筹备成立运河支队。承才听说后,就想结下这门亲。当时,公公承才是运河两岸一带有名的“人头”,有很高的威望。有一家大地主一心和他攀亲,婆婆私下已经答应。公公就做婆婆的工作说:丁桂芳是自己的学生,贤淑懂事,和儿子又是同学,青梅竹马。结果,婆婆死活不同意,嫌弃她家小门小户,贫穷的门不当、户不对。那位地主小姐一直等到29岁才出嫁
    公公为什么自作主张应下这门穷亲,多年后,她才明白,公公是为了联合褚思惠抗战,因为三舅褚思惠也主张抗日打鬼子,并且有四五百地和40多条枪的保家局子作资本。
    丁桂芳老人拍着卧床的老伴,爽朗地说:“我们结的是抗日姻缘,我们都是抗战的命”。
    婚事说妥就急着办喜事,结婚后她才明白:公公承才借此宣传抗日的。当时东到台儿庄、西到韩庄、北到峄县城,像业洪、龙瓜屋子、茂遲等各方豪杰、各地的名流、各路“司令”都来喝喜酒,连峄县北的梁继路也送来了喜礼。对喝喜酒的客人,公公承才不说客气话,总是从抗日道理说起:没有国就没有家!我们的地让人占了,我们的老婆受人欺负、孩子不敢出门,我们连家人都保护不了,还是男人吗?再不抗日,那意味着要国亡家绝!尤其是对牛山氏族人,他在家族中辈数高,也德高望重,他说的更剪钉截铁:“我们家族历来有保家卫国的传统,谁要是丧失民族立场,谁就不是牛山!”
老人自豪地说:“我结婚当时虽说是封建社会,又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但结婚的排场比现在大款人家办的喜事还要场面,光‘席地’办了六天,‘磕头礼’她挣了430块银元,不过,事后又让公公陆续要去买枪和子弹了”
    结婚不到一个月,1940年1月1日,运河支队在牛山氏老家周营镇成立了,公公承才任运河支队副支队长,老叔公承惠、丈夫茂模都当了战士。运河支队就像自家成立的队伍,丁桂芳老人随后就在运河支队里洗衣做饭、刷写标语、传递情报、护理伤员,就像做自家的家务活一样,甘当了抗属,成了运河支队稀少的一名女战士。
鬼子打断腿 蹲牢四个月
    运河支队成立后,经过曹家埠、杜庄、常埠桥等战斗,消灭了200多鬼子和300多伪军,激起了鬼子的疯狂报复。1940年秋,日军便调集徐州的21师团、枣庄、峄县3000多的鬼子和1000多伪军,并配备数辆坦克,对运河根据地南北夹击,并扬言一定要活捉公公承才或逮住他的家人。为保护承才的家人,支队领导研究决定让他们全家先北撤到山里115师驻地。农历九月十九日晚,朱道南政委郑重给她谈话:丁桂芳,你公公、叔公、丈夫都参加战斗了,家里就剩下你最年轻,你不光是家的儿媳妇,还是运河支队战士,现在支队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带领全家安全撤回山里,并随手给了一把手枪和两颗手榴弹。当天夜里,丁桂芳老人牵着一匹马驮着婆婆奶奶,带着婆婆、婆婆婶子及小叔子、小姑子等18口人,挑框担篓,扶老携幼,摸黑向北山里走去。月二十日天亮,当走到坊上乡花园村东地里,未到朱阳沟村时,从西面梅台村扫荡的鬼子看到有匹马,以为是运河支队,就用机枪扫射过来,丁桂芳老人忙招呼全家人和周围的人卧倒,自己却中弹倒地。老人说着,掳出裤腿,明腿两边有凹进两个小窝。可巧,花园村是婆家的娘家,全家人从沟里扶着丁桂芳奔向了亲戚躲避。后来,亲戚家多方打听到承才住处,安排人把她抬到周营镇养伤,当时,缺医少药,四、五天腿肿的铮亮,两边流着脓。请一名美国的传教士看说,只有去峄城孤儿院医院治疗,不然腿就会烂掉。后用独轮车,更名换姓地把她送到峄城住了几个月的院。一九四一年二月初三,刚好母亲又借了毛驴驮着她,回到了娘家养伤。在娘家住了六个月养伤,让叛徒告密,农历八月初十,让鬼子逮去了。一路上,鬼子嫌她一瘸一拐走地慢,用枪托砸、用皮带、树条抽。带到峄城后,抓到了运河支队长的儿媳妇,鬼子如获至宝,在牢房里,因为她是重犯,鬼子把他关进牢房里的小木笼里。第一次过堂,鬼子威逼利诱,说:“你写信让你公公,只要他们训服皇军,给你公公大队长、给你男人小队长干”。她说:“我不会写字”。第二次过堂让说出运河支队匿藏的地点,她说:“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鬼子就用皮鞭抽,打的连同衣服浑身一溜溜的血印。她咬着牙坚定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第三次过堂如同第二次过堂一样,就是一阵打、抽、揣、跺。第四次过堂就简单了,一进门,一个鬼子小队长说句:“说不说?”她把脸一仰,理也不理鬼子,鬼子嗖的一声从腰间抽出长刀,举过头顶,要向她劈来,她把眼睛一闭,心想:鬼子从头一刀劈下去,我死也痛快些,不受罪了,由他去吧。我再睁开眼,鬼子却说了声:“带下去”。过了鬼子四次堂,她六天滴水未尝,身体虚弱的只有一口气。说实在的鬼子也不敢把她怎么样,毕竟是运河支队长的儿媳妇,没杀她是鬼子还想把承才争取过来,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承才抗战到底。出来后,听说运河支队,牛山氏家族、她佬娘家褚姓族人上上下下多方营救,先后花了300多块大洋。十二月十一日,在鬼子的大牢里整整蹲了四个月零一天,她才被放了出来。
抗战苦、不睡午、不住屋
    问起抗战苦不苦,老人随口答道:抗战苦、不睡午、不住屋。陪同的儿女说,这是老人一辈子的“口头禅”。老人讲:尤其是鬼子扫荡后,吃没吃、喝没喝。她从鬼子大牢里出来后,把她送到运河支队驻地南许阳村,临走的时候,老娘为养好她的腿,给了三块银元,到南许阳村公公承才和丈夫正烤着火,不问她吃喝了嘛?倒问她你还有钱吗?可见,运河支队没有经费,老公公是实在想不法了,不蹩极了,能问儿媳妇要钱嘛?她把这三块银元拿出来后,买了点粮食掺合着干地瓜秧子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抗战八年,她住无定所,没睡过一个好觉,就是睡觉也不能睡堂屋,天凉睡锅屋,天热在院子墙边用秫秸一靠,怕夜里敌人摸来;就是不打仗有时一夜换好几个地方,在一个地方最多住三天,怕汉奸告密;战前做饭、战后护理伤员,打仗把鬼子打跑了还好说,打不跑就得赶紧转移。为了走的及时,她家长年喂着一头非常听话的白毛驴,驴身两边放着两个长筐,放孩子,驴身上驮着衣物,说走就走。抗战八年,饭无定时,没有正经坐着吃过一顿饭,有时一两天不生火,饿了吃个干煎饼,渴了喝口凉水。从运河南到北山里180华里,八年抗战她颠着小脚,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往返了六次,真是爬山涉水,并且都是走夜路,摸着黑,昼伏夜出,走累了,大路旁也不敢休息,找个隐蔽的地方坐会,有一次她实在走累了,在一片坟地里睡着了,一直让蚂蚁咬醒。一九四三年二月间,鬼子大扫荡把运河支队让鬼子打散了,公公承才和丈夫为了收拢部队,带着她必须连夜赶到运河南岸,由于船都让鬼子搜去了。夜里,爷俩找来一个大浆盆渡运河,公公承才不会水,她抱着衣服坐在大浆盆,丈夫茂模一手往前推着大浆盆,一手拽着父亲,顾前顾不着后,一个浪头打过来,她坐着的大浆盆翻了过来,呛了好几口水,浑身湿透透的,上岸后,爷三冻得全身打哆嗦。正巧碰到一个早上拾粪的老头说:承才叔,你可回来了,快到我家暖和、暖和。在他家给我们找来三身衣服换上,管了早饭。所以说,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抗战是不会胜利的。
打仗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俗话用老家太切合实际了。老人说:老叔公承惠,1939年入党,紧随公公承才参加抗日,历任115师运河支队第四中队长,涧头集镇、耿集区区长。历经对日作战数十次,作战勇敢,杀敌无数。在一次战斗中,承惠冲到鬼子的碉堡前,手榴弹投不上去,鬼子的机枪正“突突”着,承惠一蹦把鬼子的机枪拽了下来。1946年,老叔公承惠进鲁南区党校学习后,任麓水县民政科长,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丈夫茂模自十六、七岁就跟着父亲承才鞍前马后,参加战斗无数,在任连长期间,一次和鬼子对阵战中,为救一个叫张裕瑞班长,他组织好活力,带领全连战士冲锋了三次,把他救了下来。丈夫历经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三年的抗美援朝,幸运的是子弹都是躲着他飞,没有“红皮伤”。
    婆家、佬娘家都是满门的忠烈,佬娘家褚姓人和承才是世交,积极响应公公承才抗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四、五个表弟都加入了运河支队,运河支队没钱褚家人卖地。尤其是最疼爱她的三舅褚思惠的牺牲让她系念挂怀。褚思惠历任运河支队第七中队长,大队长,也是杀敌不要命的主,他与承惠在运河支队是有名“两惠”,在一次战斗中,曾一气砍死十八个鬼子,只要知道参加战斗的即使有“一惠”,鬼子都胆战心惊。1945年2月27日,他带领部队攻打爬头山鬼子据点,头天没打下了,晚上在战壕用望远镜查看地形,不幸中弹牺牲。老人说着留下了眼泪……。
    对当年组织带领妇女参加妇救会、姊妹团宣传抗战的歌曲,老人还能依稀唱起十几首:
    民国二十七年半,一溜运河拉战线。
    打跑响、飞机段煅,机枪盒子手榴弹。
    承才是好汉,一溜运河跑一遍。
    庄去找褚老三(褚思惠),商量商量怎么办?
    对运河支队没有个人、每一场战斗,没有她不清楚、不了解的,丁桂芳老人就是运河支队抗战史的“活档案”、“活化石”。  
南下返回 照顾老人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丁桂芳老人始终跟随这个革命家庭,将革命进行到底,以苦为乐,不讲待遇,不计报酬。1947年,在曲阜参加了干部培训班,学习成绩优秀,荣立三等功,毕业后,见到了曾任峄县委书记、运河支队政委,当时在临沂当专员的纪华,要求她去临沂工作。1949年,他在五莲县参加了土地改革;1950年,作为南下干部,在上海嘉庆县县委工作,发动群众搞农会,并任工作队队长,1952年,因公公承才分配在上海民政局工作,丈夫茂模参加抗美援朝,家里还有婆婆奶奶、婆婆、及未长大成人五个的小叔子、小姑子需要照顾。为了支持抛家舍业的公公和丈夫革命工作,她放弃了在大上海的舒悉环境,1955年回到鲁南地方工作,1980年离休。丁桂芳老人一生淡薄名利,在1985年一次运河支队老干部聚会,谈及她参加工作时间是1949年,待遇降低一个档次时,都表示一定让当年的“红嫂”付出得到回报。后来,多人的证明让区政府主要领导给弄丢了,也不找了。老人爽朗地说:“待遇低点就低点吧,享受离休待遇就不错了,能活到今天就知足了。
    近八十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独自侍奉婆婆奶奶和婆婆,婆婆奶奶活了103岁,1982年去世;婆婆活了93岁,1993年去世,两位老人去世前十几年都是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那时候冬天没有暖气,寒冬腊月,她几乎背着一粪箕子的衣物到河里去洗,一把屎一把尿把两位照顾到养老送终。2004年,丈夫茂模又突患脑梗,吃喝拉撒都要人服侍,为了不影响儿女们的工作,当时已83岁的丁桂芳老人,至今独自照顾了丈夫十二年;十二年的岁月,丁桂芳老人每天为丈夫洗衣、做饭、端吃、端喝、端屎、端尿,冬天每星期擦洗一次身子,春秋夏天每天为丈夫洗一次澡,把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时,丈夫从昏迷中醒来时,她还要引着丈夫说说话,认识人和物……。
    人们把结婚七十年以上的夫妻尊称为“钻石婚”,一般能相守“钻石婚”的夫妻可谓少之又少。如今,丁桂芳老人和老伴茂模一对革命老夫妻,已携手走过了近八十年的岁月。八十年来,两位老人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助互勉,相受相依,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历尽了革命艰辛、度过了人生的艰难岁月。
    面对形槁容枯的老伴,丁桂芳老人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笑着说:“照顾老头就像当年照顾伤员似的,是她份内的事,是她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岁月荏苒。当年的“红嫂”,如今变成了“红奶奶”。
    愿抗战精神侵润着丁桂芳老人长寿百岁。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牛山孙氏秀才孙毓磐“扒官靴”的故事  下一篇:“峄阳”汇述

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违反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更多评论